在我院复发性流产诊疗中心保胎的成都曾女士分享经历了
曾女士,来自四川成都;她曾经:第一次怀孕,32周时医生表示孩子不能要,需要引产。引产后宫腔粘连,分粘术后中医调理一年没怀上,医生建议做试管婴儿。
2018年10月,准备试管时自然怀孕了。
2019年3月来到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复发性流产门诊保胎,前期有阴道流血、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高等情况。
我们曾用化名“周青”记录了她的经历
2019年9月,曾女士顺利分娩健康宝宝,来看看她讲诉的就诊经历吧。
视频时长:06分54秒
内容梗概:视频内容是曾女士在10月27日“复发性流产与不良妊娠诊治进展专题交流会”上的就诊经历分享,讲诉就诊经历与期间的心路历程。
以下为视频内容口述文字版,字数1499。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成都的曾*,我的小孩今天刚满41天,刚刚进来的时候看到好多熟悉的面孔,就是医生团队还有护士团队.我感觉很亲切,没有他们的话 也没有我们的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的经历,给大家、姐妹们打打气!
我在15年的9月份第一次怀孕,当时是很开心很兴奋的,以为就和其他孕妇一样,就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玩儿,然后等着宝宝足月顺利生产.
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我前面32周之前,一直处于很轻松很放松的状态,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不好的事情降临到我身上,到32周的时候去医院B超检查
现在说起来还是会有点激动,因为当时已经有了32周了嘛,去医院做B超的时候,医生就直接说你这个小孩不能要了,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的,宝宝一直很健康的在肚子里面,怎么可能就是医生一句话,而且他很轻描淡写!
我问他说为什么,因为我在市妇幼建卡,还是四川比较好的医院,医生说你这个没有为什么呀,你这个脐血流已经中断了,就是不能要,就是没有任何的说法给到我们,也没有任何的解释,就是一句话不能要了,当时我就是感觉属于晴天霹雳,不知道自己该干嘛,我回家了以后就是坐空月子,家里面我自己就在网上不停的查资料,我就觉得这个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总要找到原因,家里面的人其实也不是很理解,他们就觉得 没有就没有了,就是意外嘛 或者怎么样!
所以我就去看了很多的医院 很多的专家,他们也直接告诉我说 这个属于意外,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肯定不是意外,为什么 因为意外有可能发生在3个月之前,如果是之后的话 有可能我自己接触了有害的物质,或者我摔跤了 或者我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但是这些都没有!
我就不停的在网上查后面我就加了一个群,一个QQ群叫脐血流中断群,在里面我的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D2聚体、NK、抗心磷脂抗体,也知道了郭仲杰医生,当时他还在****医院的时候就知道了,付锦华医生这些等等的一级专家,看到他们很多的这些学术的研究,我开始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呢这个东西都过去了,你看我现在,刚才说到那个东西确实是很激动!
但是一切都过去了,在我这一次怀孕的时候,我去到**医院,为什么我会去那个地方呢,是因为我知道郭博会来很早的时候他们还没到(成都),就是在今年过年之前,在那个脐血流群里就知道郭博,会来到我们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坐诊,我就一直期盼着 觉得有自己希望了,之前我在**医院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基本上他们的治疗,属于前3个月很多药就被停掉了,但当时我的指标非常不好,我相信很多朋友也知道扎实央忠,她和我是一起 之前指标都不好!
我们两个药都停得差不多了
幸好我们在3月3号知道郭博来到了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
我们就直接第一时间报名过来
当时过来的时候医生给了我们专业的治疗方法以及用药
我觉得在整个孕期里面
根本不怕用药 我怕的就是停药
因为相信金医生她们也知道
每一次我一停药 啊?要停药啦 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害怕去用这些药
因为我是深受其害
知道不用药的后果是非常的严重
用药的话就像当时我看郭博给我开药的时候
就真的是一笔写过去
但是我知道他在这个里面付出的艰辛
他知道用这个药在我身上(有什么效果)
(这)要很多的经验去下这个笔
后来在孕期里面我有一些感冒的症状
或者是一些便秘的症状
林暄医生给我开了两剂中药 真的是特别好
中午还在大吃大喝
知道今天晚上有药了
吃了药了就好了
但是大家不要学我
这个肯定是不好的
现在 我就 已经 生产了嘛
所以我就觉得告诉姐妹就是说
你不要去害怕用药
也不要去害怕哎呀我这个指标不好怎么办
我当时也是这个样子
在整个孕期里面
就觉得这个指标又超出了多少
那个指标又超出了多少 我该怎么办
但是这个事情的话
我们没有办法去衡量
只有找医生就可以
相信他们
他们给你用药
你就相信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像刚才在下面和一位姐妹们聊天
她也跟我提到
她说不要去想那么多
孕期就轻轻松松的
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我们就安心的当妈妈就好了,谢谢!
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复发性流产门诊
《希望之光》栏目组
视频、文章作者:曾女士 陈三川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